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四重內涵
時間:2017-06-28 來源:原創文章 發布:本站編輯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具有深遠的理論價值和鮮明的實踐意義,彰顯了中國智慧,體現了中國擔當。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發展的安全觀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安全與發展可以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二者相互支撐,相互促進,高度融合,有機統一,“貧瘠的土地上長不成和平的大樹,連天的烽火中結不出發展的碩果”。“手里有糧,心中不慌”,這“不慌”其實指的就是安全感,只有國家發展、實力強盛,才能為保障國家安全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可以說安全源于實力,實力來自于發展,發展是永遠的硬道理;同時,只有安全穩定的國際國內環境,才能心無旁騖地發展生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正印證了這點。發展是最大的安全,發展利益與安全利益統一于國家的核心利益。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揭示了發展與安全關系的本質,其立足點不是單純的安全視角,而是將安全問題放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宏大視野中去審視。隨著中國日益發展成為全球性大國,面臨越來越多的非傳統安全問題,如金融安全、科技安全、網絡信息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等,這些在發展中產生的安全問題最終也只能在經濟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中得到解決。特別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新常態伴隨新問題、產生新矛盾,一些潛在風險逐漸顯現。我們決不能因噎廢食,因為懼怕面對新的安全問題而停滯改革、放棄發展,而是要從國家安全的層面,站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的角度,理解、支持全面深化改革。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辯證的安全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唯物辯證法在國家安全領域的最新實踐,突破了過去“安全觀”只強調國際安全忽視國內安全的局限,將內部安全與外部安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統一于國家安全,將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緊密聯系起來,更加完整、全面地認識國家安全。內部安全要始終堅定維護國家的核心利益,科學系統地分析應對國內存在的各種安全問題,關鍵是要堅定維護政治安全。要以維護政治安全為根本,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為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和平穩定的國內環境。外部安全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各國利益相互交織,相互依存度不斷提高,國內問題國際化和國際問題國內化已成普遍趨勢,一方面單憑一己之力解決所有安全問題已不可能,另一方面國內安全、國際安全、全球安全問題相互交叉,別國的安全問題或國際安全問題隨時可能影響本國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目前,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只有將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統一于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借助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多種手段,才能綜合保障國家的安全。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包容的安全觀

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摒棄了零和博弈、絕對安全、結盟理論等舊思維,超越了“你輸我贏,你興我衰”,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體現了合作共贏、以共同安全確保自身安全的新型國際關系思想。“零和博弈”模式催生了以現實主義為代表的傳統安全觀,將國與國的關系簡單歸結為你輸我贏的競爭關系和你死我活的對抗關系,一度成為國際社會上關于國家安全的普遍模式。然而,在全球高度一體化的當代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犧牲他國利益的情況下真正實現自身安全。總體國家安全觀突破了“零和博弈”的歷史局限,回應世界政治經濟一體化的時代特征,立足于構建“命運共同體”“一個國家要謀求自身發展,必須也讓別人發展;要謀求自身安全,必須也讓別人安全;要謀求自身過得好,必須也讓別人過得好。”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尊重并包容各國的差異性,并將這種差異性轉化為國際交往合作的動力和活力,遵循和平發展,堅持合作共贏,積極承擔與我國國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尊重各國人民的愿望和選擇,這是大國的胸懷,也是大國的擔當。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人民的安全觀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宗旨,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是檢驗國家安全的根本標準。維護國家安全最終是為了人民,維護國家安全最終也需要依靠人民。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在國家安全領域的貫徹和實踐,體現了我們黨對人的內在關切和重視,找到了國家安全的最終歸宿。國土安全立足于對物的關切,但國家不是物的簡單累積和拼湊,脫離了人民這一國家主體,國土安全就成了沒有意義的口號。物的關切只有建立在人的關切的基礎上才有存在的意義和生命力。如果將人的關切和物的關切割裂開來,一方面物的關切很難保證,另一方面也失去其終極價值意義,因為保證國家安全的目的就是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離開國民安全僅僅追求國土安全,就是舍本逐末。總體國家安全觀實現了國土安全與國民安全的高度統一,厘清了人民群眾在國家安全中的主體、核心地位,為國家安全找到了最根本的支撐和依托,將國家安全觀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作者系中央黨校中青一班學員、廣東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廣東自貿辦專職主任)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12,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久久久青青青青免费观看,免费久久香蕉网站
日韩经典欧美高清一区二区UU | 日本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成人污在线观看 | 亚洲2020最新视频在线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