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該年最后一個工作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紀律審查”欄目并沒有因為臨近假日而停歇,連續發布了三條消息:吉林省商務廳原黨組書記、廳長,省政府原副秘書長叢紅霞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周玉仁被開除黨籍和公職,貴州省政協文化衛生體育委員會原副主任董穗生被開除黨籍、取消退休待遇;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黨組書記、主任張八五,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戎生靈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這是2017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推進反腐敗斗爭的生動寫照。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決策部署,忠誠履行黨章賦予的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十八字方針”,一刻不停歇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成效。
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鞏固發展
2017年12月12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消息,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杰輝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這是黨的十九大召開后,繼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魯煒、遼寧省副省長劉強后,落馬的第三名中管干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的落馬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干部和省管干部的數量已達近百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用實際行動向社會表明,反腐敗決不是一陣風、決不會緩一緩。
一年來,紀律審查力度持續加大。2017年1至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202.5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83.3萬件,談話函詢18.3萬件次,立案38.3萬件,處分33.8萬人(其中黨紀處分28.3萬人);處分省部級及以上干部56人,廳局級干部2300余人,縣處級干部1.4萬人,鄉科級干部5.1萬人,一般干部6.3萬人,農村、企業等其他人員20.8萬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處置問題線索數、立案數和處分人數,在前4年持續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大幅增長,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持續形成強大威懾。
一年來,巡視利劍作用進一步彰顯。2017年,中央巡視組對29所中管高校黨委開展專項巡視,對4個省區開展“回頭看”,對4個單位開展“機動式”巡視。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分12輪對277個黨組織進行巡視,在黨的歷史上首次實現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中央紀委審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超過60%的線索來自于巡視,巡視力度和效果不斷增強。
一年來,國際追逃追贓取得新突破。隨著“天網2017”行動深入開展,“百名紅通人員”超半數被緝拿歸案。截至2017年12月,我國已從90多個國家與地區追回外逃人員3866人,追回贓款96.18億元人民幣。同時,堅持追逃防逃兩手抓的成效日益凸顯,新增國家工作人員外逃人數逐年下降,有力遏制了人員外逃和贓款外流,讓腐敗分子永無“避罪天堂”。
監督執紀問責更加聚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2017年12月2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了成都市紀委通報的6起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不力被問責典型案例,武侯區新城建設黨工委委員、武侯新城管委會副主任廖宏等人因落實主體責任不力受到黨內嚴重警告、黨內警告等處分。一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更加聚焦監督執紀問責,加大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查處力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更加嚴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強對黨員干部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情況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對黨不忠誠、陽奉陰違的問題,嚴肅查處違背黨的政治路線、破壞民主集中制、破壞黨內政治生態等問題;嚴明換屆紀律,加強對選人用人情況的監督,對政治上有問題的一票否決、廉潔上有硬傷的堅決排除。
“關鍵少數”違紀問題受到嚴肅懲處。中央紀委對孫政才、項俊波、孫懷山、魯煒等中管干部嚴重違紀問題立案審查,各地區各部門也查處了一批在本地區本部門有影響的嚴重違紀案件,一批黨政機關縣處級及以上“一把手”被嚴肅查處。
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漸成常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黨的領導作用弱化、管黨治黨不嚴不實、“四風”和腐敗問題頻發、巡視整改不落實等嚴肅問責:對民政部原黨組書記、分管副部長、派駐紀檢組組長管黨治黨不力,司法部原黨組書記在干部工作中嚴重失察等問題進行嚴肅問責;嚴肅查處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典型案件中的失職失責問題,18人受到問責……對查處的責任追究典型案例及時公開通報曝光,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
懲治群眾身邊腐敗,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中央紀委召開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專項整治,加強督查督辦,對典型案例通報曝光。持續加大對其他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查處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群眾對反腐敗工作成效表示很滿意或比較滿意的比例由2012年的75%增長至2017年的93.9%,提高18.9個百分點。
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拓展
日前,在接到吉林長春榆樹市農辦主任宋曉峰的《黨員干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前報告單》時,榆樹市紀委對其進行了提醒,明確要求不可以邀請管理和服務對象參加婚宴,避免大操大辦,宋曉峰嚴格按照要求縮小了婚宴規模和賓客范圍,“感謝紀委的提醒,閨女的婚宴辦得喜慶,我也感到踏實!”
據悉,長春市紀委采取跟蹤回訪措施,對談話函詢后仍不重視、不改正的黨員領導干部嚴肅處理,為“第一種形態”落到實處提供有效保障。一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成效顯著,力求抓早抓小、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談話函詢大幅提升。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化日常監督,對反映黨員干部苗頭性、傾向性、一般性問題的,用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談話函詢,使紅臉出汗成為了常態;要求談話函詢后在民主生活會上作出說明或檢查,同時建立函詢了結反饋機制,對如實說明情況且反映不實或沒有證據證明存在問題的,對其說明予以采信,了結后反饋給被函詢人,體現了黨對干部的信任,激發干部繼續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和社會綜合效果。
2017年1至9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81.4萬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47.3萬人次,占“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58.2%;第二種形態26.1萬人次,占32.1%;第三種形態4.5萬人次,占5.5%;第四種形態3.4萬人次,占4.2%。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充分考慮違紀性質情節和認錯悔錯態度,綜合運用紀律處分、組織處理等多種手段處理,體現政策策略和方式方法的針對性、靈活性。第二種形態紀律輕處分、組織調整和第三種形態紀律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成為管黨的重要手段,有力維護了紀律的嚴肅性。第四種形態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真正成為極少數。
制度運用更加規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探索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不斷完善制度規定。黨的十九大總結全面從嚴治黨實踐和理論創新,將“執紀必嚴、違紀必究,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等內容寫入黨章,以黨內最高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必將進一步推進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實現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拓展。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0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