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聽取了8位代表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互聯網經濟發展優勢、以黨建文化引領民營企業文化建設、軍民融合推動源頭科技創新發展、實施美麗鄉村戰略等問題的發言。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他表示完全贊同憲法修正案草案,強調對我國現行憲法作部分修改,是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工作,要求廣東的同志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干、奮發進取,以新的更大作為開創廣東工作新局面,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40年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在南粵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廣東必須更堅定自覺地擎起這面時代旗幟,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勇于擔當的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進一步深化改革是對廣東的要求,也是對全國上下開創新局面、力爭新作為的動員令。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做好改革工作意義重大。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我們要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力量,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是一個必須跨越的關口,要跨越這一關口,出路就在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和完備的市場體系,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提高綠色發展水平。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對我們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具有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
將來我國也還會有三四億人生活在農村,所以農村發展和城市化應該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在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么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拓展外來人口參與社會治理途徑和方式,加快形成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良好局面。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就一定能把美好藍圖變成現實。